发布日期:2024-12-2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在包头这座融合了古老与现代风貌的城市中,一个全新的社会治理场景正在悄然兴起。这便是内蒙古包头市委社会工作部倾力打造的“青松茶馆”,一个以人民建议征集为核心,连接党心与民心的创新平台。在这里,每一杯茶都蕴含着民众的智慧与期望,每一次交流都汇聚成推动社会治理进步的力量。
随着今年9月全市首家“人民建议征集特色基层联系点”在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街道“青松茶馆”的正式启用,这个原本普通的茶馆瞬间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它不再仅仅是居民们休闲聊天之地,更成为了包头市委社会工作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的前沿阵地。
走进“青松茶馆”,宽敞明亮的大厅和七大功能区的巧妙布局让人眼前一亮。茶室大厅里,茶香四溢,人们在此品茶聊天;自助学习台和文创作品展示区,则为人们提供了学习文化和欣赏艺术的空间。而留言墙和茶水间,更是成为了群众表达心声、提出建议的热门地点。
“青松茶馆”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场所,更是一个集理论宣讲、收集社情民意、推进司法调解援助、群众工作创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治理平台。在这里,社会治理工作从“会议桌”搬到了“茶桌”,真正走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把茶泡开、把事说开、把心结打开”是“青松茶馆”的工作理念。这里成为了群众倾诉心声、化解矛盾的温馨港湾。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两代表一委员”们,经常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一站式”听民声、解矛盾的矛盾调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治理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为了保障“青松茶馆”的良好运行和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应运而生。全面开放机制、社区党委轮值机制、“两代表一委员”双向奔赴机制、司法调解援助机制、人民建议收集转办机制、群众工作创新机制,六大机制相互衔接,形成了人民建议从受理登记到处理反馈的闭合工作流程。这一系列机制的建立,确保了群众的声音能够被及时听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自“青松茶馆”运行以来,它已经成为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这里共接待到访群众200余人次,开展民主议事20余次。在“两代表一委员”的积极参与和协调下,解决了多个涉及供暖供热、路面回填、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等民生问题。目前,面向辖区群众发布了3期人民建议征集令,共征集人民建议155条,经过整理分析,已受理并办结115余条。特别是在供暖专题征集期间,“青松茶馆”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青七社区的张振荣老人建议社区食堂增加上门送餐服务,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社区的响应和落实,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了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张振荣老人说:真的非常感谢“青松茶馆”工作人员,为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实在是太贴心了,每一餐都热乎乎、香喷喷的,让我们感到很温暖。这样的服务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就餐问题,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和温暖。
“青松茶馆”的设立和成功运行,不仅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治理中的深化应用,也是包头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作为社区治理的“黏合剂”和多方协作的“润滑剂”,“青松茶馆”让居民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开展对话和交流,促进了问题的及时解决和矛盾的有效化解,有效减少了信访、12345便民热线等工作的压力,小事不出网格、一般问题不出社区、突出问题不出街道的社区治理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实践。
如今,“青松茶馆”已经成为了包头市社区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不仅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也让社会治理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未来,包头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以“青松茶馆”为示范点,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方法,努力打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让我们共同期待,“青松茶馆”能够继续书写社会治理的新篇章,为包头市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