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部署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为牵引,紧紧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和“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坚持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以服务保障中心大局的高度自觉乘势而上、实干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内蒙古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近日,《中国社会工作报》记者专访了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自治区党委“两新”工委书记吴志强。
问:在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方面,内蒙古做了哪些探索?
答: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是社会工作重中之重的政治考量,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决扛起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厘清“新”在哪里、“难”在哪里、“落”在哪里,引导促进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引导促进新兴领域各类群体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去年以来,我们修订完善自治区党委“两新”工委工作规则,夯实“两新”工委归口管理“1+N”行业党建组织体系基础。实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百日攻坚”行动、“三问三建三引领”赋能增效行动和社会组织党建提质增效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批准成立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党委,制发《服务保障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实施重点民营企业党建惠企共同行动,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召开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厅际联席会议,扎实开展社会组织摸底调研,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党员管理层人员和党组织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率全面提升。建立自治区示范培训、盟市和行业党委重点培训、旗县(市区)普遍培训、街道社区兜底培训的四级培训体系,举办“北疆大讲堂”学习覆盖超10万人次。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凝聚,联合14家部门(单位)推动实施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20条措施,组织878家新业态企业和46165名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
问:在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内蒙古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答: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我们坚持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靶向施治、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自上而下“建机制”。成立自治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项组,调整优化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跨部门协同和政策衔接,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从选、育、管、用全链条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制度设计。举一反三“抓整治”。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制定“一个实施意见、五个目录清单”,扎实推进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三项规范”,指导推动全区市县乡三级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明确为依法履责事项51项、依法协助事项20项,工作事务平均减少60余项。村级组织规范为3类、工作机制压减为4个、制定证明事项正负面清单,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标牌标识压减到6个以内,全区嘎查村(社区)累计清理标识标牌5.3万个。印发《关于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审核备案和履行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助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典型引路“强治理”。总结推广“六个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对37个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推广。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强基固本,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建设,制定《关于统筹做好“减负、赋能、解困、整改、督促”工作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意见》,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实施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整治长效机制建设、“铁三角”(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员+单元楼栋长〈联户长〉)微治理体系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同推进机制建设、村(社区)工作者队伍优化提升行动、边境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提升行动五个重点项目,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社会工作力量。
问:在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方面,内蒙古有哪些特色实践?
答: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群众工作。我们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让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信访局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各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健全完善五级贯通信访代办体系,打通嘎查村、苏木乡镇(街道)、旗县(市、区)、盟市至自治区的代办路径,着力推进源头预防和矛盾前端化解。全面畅通人民建议征集渠道。出台《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办法》,统筹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线上线下意见征集平台,规范和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办理体系,强化成果运用,用实际行动架起沟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温暖。全面提升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出台《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围绕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体育赛事等各类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和重要纪念日,引导全区262万名注册志愿者实施“助力‘三北’工程·保护母亲河”“关爱一老一小”“银龄行动”等志愿服务项目110余项。推动京蒙对口“牵手计划”项目,实施“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人数、通过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扎实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加快建设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以“北疆党旗红”为引领,培育打造“志愿耀北疆”工作品牌,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支持国家战略、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来源: 《中国社会工作报》2月17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