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注重抓实“六个坚持”,着力推进“六项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政府助手、企业帮手、行业推手”功能作用,为推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行业协会商会贡献。
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好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持续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实践活动。各级行业协会商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开展全区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和党组织负责人培训380余人次,指导培训业务骨干和党员3600余人次,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及会员企业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殷嘱托,牢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各级行业协会商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区3961家行业协会商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章程,贯彻于业务活动始终,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积极参与北疆文化建设。各级行业协会商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打造体现“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的北疆文化品牌。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协会积极传承蒙餐文化,编撰《蒙餐中国第九大菜系》,其中涵盖205个蒙餐品类,被科技部评为百部优秀科普读物。
坚持绿色发展,服务好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行业协会商会及时掌握国家和自治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通过座谈培训、宣讲论坛、编写指南等方式,帮助会员企业及时知悉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内蒙古环保科技产业协会承接内蒙古“十百千万”生态环保公益宣教工程,在全区招募培训1万名生态环保公益宣教志愿者,通过系列生态环保公益志愿宣教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知识。主动参与“三北工程”攻坚战。全区行业协会商会围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组织会员企业参与“三北”工程攻坚战,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一系列保护修复、建设提升工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聚焦荒漠化防治、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实施“一亿棵梭梭”和“节水小米”遏制阿拉善地区荒漠化蔓延的环保项目,已累计种植梭梭8000多万棵,覆盖面积近200万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宣传“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助力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步伐,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林产业协会孵化培育12家自治区级农牧林沙企业,协助建成1万亩保障性中心苗圃、505万亩原料林基地,打造“毛乌素”红枣等林沙产业品牌,构建起以生物质颗粒、饮食品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林沙产业体系。
坚持良法善治,服务好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行业协会商会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在协会内部和会员单位广泛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开展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增强公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打牢“边疆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基础。兴安盟阿尔山市“雪城义警”治安联防协会致力于矛盾调节、治安巡逻、法律宣传、文明劝导、救助帮扶、社区矫正等工作,协助开展各类巡防检查1800次,法制宣传50场,化解矛盾纠纷120起,组织义警参与文明劝导、邻里互助、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等活动。自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各级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助力大学生就业等行动,组织开展送医药、送文化、送知识、送法律、送技术“五下乡”活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社会工作协会通过开展社区托管运营、社会组织孵化、社工人才培训、政府辅助性服务等项目,组织实施一系列专业化社工服务,让社会工作在民生保障、社会福利、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中贡献专业力量,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积极参与国防动员。各级行业协会商会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推进边境地区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以内蒙古的稳定守卫边疆安全、拱卫首都安全。锡林郭勒传统乳制品协会积极投身兴边富民行动,在全盟各旗县市建立乳制品协会,帮助边境农牧民创业增收,累计开展就业培训168场、2.6万人次,帮助各旗县市(区)乳制品企业融资1.8亿元。
坚持守正创新,服务好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广泛宣传动员。行业协会商会利用区内外传统和现代媒体,加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能源科技知识普及活动及能源科技咨询和服务,提高能源科技知识和科学用能水平,凝聚社会力量。内蒙古电力协会在全区12个盟市组织开展“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及电力供需宣讲会,提高广大农牧民电力安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意识。开展行业调研。行业协会商会利用扎根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通过创办行业杂志、专业技术评审、关键技术指标对标等路径,壮大专家团队,通过走访调研、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发表决策咨询报告77篇,被国家及自治区本级采纳23篇。制定行业标准。各级行业协会商会围绕新能源、光伏、电力、稀土等新兴重点行业及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探索完善本行业领域的标准体系,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行业领域国家标准3项、地方标准37项、团体标准236项,提前抢占阵地,掌握标准体系话语权。助力技术攻关。发挥“资源多元、联系广泛、门类齐全”的优势,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和高端技术,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积极推动700个知识产权转化项目,创造经济价值达20亿元以上。
坚持固本培元,服务好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各级行业协会商会引导会员单位聚焦“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牧业、种业振兴、冷链设施建设、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工作,高质量构建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协会积极开展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综合认定,引导会员企业学习借鉴相关“名特优”产品技术经验,促进行业内有关企业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效益翻倍。培育特色优质品牌。行业协会商会协助制定自治区品牌建设实施办法,引导会员企业资本参与品牌建设,助力做大做强粮食、薯业、奶业、肉业、羊绒等优势产业。内蒙古地方特色产品联合会带领会员企业整合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承办2024年老区特色产业博览会,展示地方特色产品,搭建助农服务平台,有效带动产品直接消费。畅通市场销售渠道。行业协会商会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会员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让更多“蒙字号”走进大市场、卖上好价钱。锡林郭勒盟肉类协会发挥内扶外联作用,对内搭建交流平台、对外开拓新兴市场作用,现已成为中国肉类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
坚持内外交流,服务好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推进“双招双引”。各行业管理部门落实自治区“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管产业就要管招商”的要求,按照“量上聚焦、链上发力、质上进阶、精准招商”的工作思路,常态化组织行业协会商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2024年农牧厅所属行业协会商会落地招商引资项目22个,达成意向投资26.3亿元。加强区域交流协作。各行业协会商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定期举办招商引资、创新发展、展览交流等各种会议活动,与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商协会加强交流,促进产业链、价值链相互嵌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内蒙古自治区女企业家协会组织会员企业连续7年赴经济发达省份招商引资,投产达效项目累计利税298亿元、解决就业34万人,发动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捐款捐物3.71亿元。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利用“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通道平台,行业协会商会支持会员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扩大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范围,推动边民互市进口落地加工,引导互市贸易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内蒙古医药商会在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建成蒙医馆,在推动传统医药走出去作出上重大贡献。内蒙古国际商会组织25家企业出访北美洲、欧洲多国开展国际经贸交流活动。
来源: 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