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升首府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要求,呼和浩特市坚持党建引领,以改革精神不断探索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
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优化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明确市委书记为总召集人,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为召集人,市、区两级党委相应设立协调机构。社区网格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全市39个街道成立“大工委”、450个社区成立“大党委”,互联网、出租车、快递等10个行业党委实体化运行,设立40余个流动党员党支部。不断深化联建共治。将自治区130个厅局单位纳入包联体系,全市406家机关单位全覆盖包联580余个社区(村)。
构建扁平高效的运行体系。完善制度保障。出台全面提升首府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颁布了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搭建起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优化基层服务半径。按照首府人口增长的实际,新增设8个街道、31个社区;按照300户到500户的标准,综治网格细化为6000余个;推进近900个无物业小区清零,全市3600余个住宅小区均实现物业全覆盖。推动基层减负增效。街道职责事项由222项缩减到101项,社区由140项缩减到58项,村级事务由72项缩减到63项,网格员职责明确为10项,切实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
构建专业稳定的队伍体系。充实新生力量。采用“市编街用”方式引进325名基层治理领域专项人才,招录4000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工作者5000余人,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3.5%,35周岁以下占比76.3%,让基层干部选得优。提升薪酬待遇。社区工作者平均月薪涨幅近20%,社区网格员平均月薪涨幅99.8%,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进行调级调岗,让基层干部留得住。畅通上升通道。构建“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书记—乡科级干部”成长路径,让基层干部有奔头。
构建便民惠民的服务体系。强化阵地建设。建成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村)便民服务站、商务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组建党员代办队近700个,把服务做到群众家门口。强化源头治理。9个县级综治中心实现公检法司部门进驻、80余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统筹“四所一庭”入驻、1300余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建立“党小组+网格员+单元长”基层微治理机制,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2月7日,呼和浩特市张明明等7名快递小哥勇救火情一事受到广泛关注,新就业群体充分发挥了“移动探头”“流动哨兵”的作用。强化智慧赋能。打造基层智慧治理数字平台,相关功能全部接入“爱青城”APP直通基层;将全市84个乡镇街道、59个市直部门、21家服务企业全部纳入12345接诉即办;完成DeepSeek在城市大脑的本地化部署,初步实现人工智能对社情民意全渠道、全时段、全方位响应。
来源: 呼和浩特市委社会工作部